本文稿有:匯和品牌咨詢創始人何周慧 董事長創作。何總在品牌策劃咨詢行業深耕十幾年。在企業管理、團隊建設、品牌策劃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有幸認識何總15載。匯和品牌咨詢公司的網站建設及網站營銷推廣有我們博網科技服務。以下是何總對2022年會更好嗎?做的一些深入考思,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本文根據2022年1月9日在于都米樂麗致酒店舉行的米尼優家酒店年終總結大會上的發言整理。)
臨近年關,大家肯定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明年會不會更好呢?在祝酒或者正式場合,大多還是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望。但私底下,也不乏很多對來年的形勢犯嘀咕的,特別是這幾年經濟下行外加疫情籠罩,人們已經對發展形勢缺乏信心。我們在擔心什么?擔心疫情影響,擔心經濟下行,擔心競爭激烈……大家的種種擔心,都是對外部環境的憂慮,而很少有人會擔心自己。華杉老師在《華與華正道》里的一段話,用來分析這種現象很透徹:“人應該焦慮的是自己還不夠勤奮,而不是年景好不好。天下大勢都是短期,自己的人生才是長期。爺爺輩都能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一點經濟周期關我們什么事!如果你被周期了,也是自己鬧的。真能在一個地方踏實努力,每一 天都會比昨天更好!”總之一句話:關注自己,才是王道!我們想明白了嗎?當我們聚焦自己的業務,就會發現很多不足之處。這些不足之處有些是需要通過時間積累來完善的,而有些是由于我們本身思考得不夠清晰導致的。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朱武祥教授對于“企業家認知能力”是這樣解釋的:定義級洞察能力+原理級的問題解決能力。我們大多數人或許都欠缺這種認知能力。而我對“想明白”這件事的理解,包括兩個重要的方面。第 一、就是本質目的,而不是舍本逐末。凡事我們都應該回歸本質目的,才能解決問題、到達目的地。通常我們做很多事情,會忘記初心,這個初心也就是本質目的。第二、系統化思維,而不是碎片化。以米尼優家的店長為例,我們應該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樣才有可能知道自己差在哪里、要補充哪些知識和技能。

我們差在哪里?人與人之間有三個層次的差距。首先是“有效時間”,也就是說我們每天工作的有效工作時間?!懊~”這個詞的盛行,足以證明現今職場上每天有效工作時間并不多。每天瀏覽無關網頁、下樓抽煙、聊天、會議拖堂、刷手機、遲到、上班吃東西浪費大量時間,觸目驚心。華與華有個組曾做過統計,每天有效工作時間3.9小時,作為中 國頂 級的營銷咨詢公司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大多數職場人又是怎樣的。其次是“八小時外”,有句老話叫“八小時內求生存,八小時外求發展”。同樣起跑線上的兩個人,因為八小時外精力投入的方向不一樣,若干年后的發展也是大相徑庭。結尾是“滴水之功”,碌碌無為一般是“常立志”,成功人士一般是“立長志”。我們大多數人并不能日日不斷持之以恒的去做好一件事。
關注自己、系統學習、滴水之功,如果我們能夠堅持做到這三點,2022年就一定會更好!